語言是兒童吸收知識的工具,藉由語言的幫助可以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,更增加其潛在的能力與素質。
4、5 個月的孩子就懂得利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。5、6 個月的孩子會喃喃自語的發出不是很清楚的單音,模仿大人講話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朱斯齊克發現,8 個月大的嬰兒已具備聽懂、記憶複雜單字發音的能力。到了 1 歲半,孩子通常可以清晰的說出單字,不過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一樣。
3-6 歲,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。3-6 歲孩子也許說的話還不是很清楚,但卻蘊藏著他的感動與心情,這時候你一定要幫孩子說出來,還要連同你內心的感動也說出來。透過這樣的行為,可以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,還能培養孩子的感性。同時,陪孩子多聽、多說,也就是在培養孩子成為閱讀者、書寫者。孩子聽到的語言越多,對你的回應也會增多,語言能力也會增強。
學前教育專家指出:「文字語言的學習,是一切教育的基礎。」通常 3-4 歲以後的孩子,才會對文字漸漸感到興趣。
加強孩子字彙的能力,能幫助孩子掌握溝通傳達與思考。即使是抽象畫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字彙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如果字彙、抽象符號與親身的體驗產生不平衡時,孩子會產生反抗的心理。因此最好還是要透過真實的畫面,親眼看到摸到,甚至實際的生活體驗加強感受,更能加強孩子的記憶。
雙語學習
雙語學習的關鍵在於培養對第二語言的興趣。華盛頓大學學者派翠西亞 ‧ 庫爾 (Patricia Kuhl) 研究發現,人類學習語言的「知覺地圖」在 1 歲前已形成。之後,神經細胞已無法分辨不重要的聲音 (非母語)。這解釋了為何學會母語後,再學第二種語言會比較困難。
學習第二語言是需要花心思的,小孩沒耐性,學學停停,進步就會有限。此外,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送到幼兒英語補習班,讓原本有意願學習的孩子,實際上課後變得興趣缺缺。這是因為英語並非日常溝通的語言。
最佳的方式是在家製造適合的學習環境,由父母自己教導。父母先讓孩子記幾個簡單的外語字彙,開始培養對語言的興趣,再讓他學習,效果會比較好。現在不妨挑選一些簡單有趣的外語教材,營造親子共讀的環境吧!